浅评余华《兄弟》
作者:廖晨兰
发表时间:2015-12-10
浏览:616 次
浅评余华《兄弟》
南方中学1306班杨彪
(指导老师 谭森)
余华无疑是当代文坛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他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其作品以精致见长。他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平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文本世界,实现文字的真实。而《兄弟》正是如此。
《兄弟》以这样的开头吸引阅读者的兴趣:“李光头坐在远近闻名的镀金马桶上,闭上眼睛开始体会轨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测,李光头俯瞰壮丽的地球如何徐徐展开,不由辛酸落泪,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经是举目无亲了。”这真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
《兄弟》,顾名思义就知道是写两兄弟之间的事。这对既不同父也不同母的两个人,借着人生的命定和无常、家庭际遇,借着温柔善良的美丽女人李兰和高大英勇的完美男人宋凡平的一段文革时期的爱情,兄弟俩被拧在一起,交叉、复调、矛盾……然后又各自分开。兄弟的这一生,从他们成为兄弟,一同成长,到李光头发财致富,宋钢卧轨自杀。我在怀疑他们之间是否还是“兄弟”?事态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兄弟之间的这份情谊何以变得如此不堪?
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在动荡和艰难的岁月中相依为命,感情至深,我不得不佩服余华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的个性塑造。他用犀利精湛的语言将一个个充满温馨而又催人泪下的细小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不觉深陷其中,被兄弟童年时那份真挚的情谊深深打动。兄弟两人的情感交织,他们在文革来临前的相互依偎,这些广告式的镜头不断在读者眼前回放,让我们确信,这对兄弟,虽非亲生,却胜亲生。
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李光头去南方发展失败而归,兄弟间的情谊还是为我们所见。李光头捡破烂捡到的高级手表自己舍不得戴,送给了宋钢;宋钢瞒着妻子把每天吃中饭的两毛钱给李光头,自己饿肚子。兄弟间的情感让我心生爱怜,为之感动,并无比羡慕。余华说,他的文章写的是对苦痛的承受能力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也许看到这里,我依然觉得他确是如此,兄弟俩在文革前后经历了如此惨痛的人生,尽管兄弟离散,却仍然将那份情谊存留下来。可是,这对兄弟至深的情感演绎到最后,余华却如突发奇想般给读者来了个措手不及,很多荒唐的事情随之既出,兄弟间的情谊荡然无存。
兄弟?我觉得“兄弟”已不能用在这两人身上了。宋钢因为妻子林红的反对而断绝跟李光头的来往,这也许还能理解,因为宋钢本身就是一个老实、内向、忠厚、善良的人,并且他深爱着林红,不想让她为难。可李光头发迹以后对宋钢,说是要帮他,却要宋钢去卖丰乳霜,宋钢为了卖丰乳霜居然去隆胸!最荒唐的是,和宋刚做了20年恩爱夫妻的林红,一个刘镇当年自恃清高的大美人,居然私底下和李光头厮混,并在宋刚自杀后竟然开起了发廊!
整部小说让人感到有些压抑与悲哀、感动与荒谬。读其他小说很少有这种矛盾的心情,或许这个故事原本的构思就是极其矛盾的,以致让我也不得释然。《兄弟》作为小说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本身的文字魅力以及故事情节的巧妙设计给读者很大的吸引力,让我感触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