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三十六计之课前导入
作者:彭平
发表时间:2012-02-29
浏览:879 次
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三十六计之课前导入
摘要: 为了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根据外语教育心理学和构建主义等理论,从教师教的角度和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课前导入。这种课前导入能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在这里主要讨论了用情境教学和激励策略这两种课前导入在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所起的积极作用。
Key words: 情境教学法导入 激励策略导入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强调“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通过适当的课前导入,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课前导入是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而设计的一种准备性质的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的过程。因此,一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则会得以提高。
1.1 《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五章,十二条要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十一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必须保证学生完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多年来,许多英语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就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半。
1.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前导入时,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巧妙结合起来,这样做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远远超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而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