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不泛,和谐无期
这两则新闻,不仅说明中国反腐败形势日趋严峻,同时也表明,需要用一种国际视野来检省和治理国内的腐败问题。反腐不力带来的不只是国内的政治压力,更会有国际上的舆论压力。这意味着中国的反腐败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既要在一个全球化坐标中治理腐败,更要把反腐败看作是执政党和政府对国际,对历史应尽的责任。
2007年7月26日,继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后,中共中央又给予原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海外媒体称,数百中纪委人员仍在上海侦查。陈良宇罪名依法可判死刑。无疑,这种从严治法的果决彰显了执政党中央的反腐败决心。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群众似乎并没有预期的兴奋与祝贺。
这是因为,权力腐败的最大特点是寄生于合法权力的躯壳之中,对来自权力本身的制衡手段,它可以借助所寄生的母体予以变形和化解。合法权力与腐败权利共存于同一个躯壳,体制内反腐所依托的力量正是腐败所依赖生存的基础。只要公共权力没有受到外部制衡,腐败就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只能从权力体系外部筑起藩篱。为其有力量,才能遏制其它权力。
寻租京津沪,刘志华,周良洛揭开土地腐败问题;“贪才”济济,田凤山,杨秀珠才干用于贪腐;贪官军团,刘长贵,宋勇牵出“贪官军团”;“清水衙门”不清,荆福生,彭晋镛敛财五式;毁于“不差钱“,张恩照,徐放鸣再现金融体系漏洞;司法界之坑,黄松有,吴振汉引出高院腐败案;祸起红颜,段义和,谢再兴陷腐兽性人生。。。。。。中国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各式各样,既有体制性缺陷问题,也有监督漏洞,公民教育等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制度建设。政府尚未把信任和平等真正当作国家政治的基础。剥夺和腐败总是隐藏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假如国家和公民对优质资源的控制,永远处在一种不平等的状态下,想要治理腐败就无从下手。可见,只要立足于人民的利益,立足于制度建设,立足于舆论监督,既不会亡党,也不会亡国。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毛泽东时代完成的是建国大业,邓小平时代确立的是改革大业,而这个时代来完成的历史任务,就是反腐大业。这是时代赋予中国领导人整合民心,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数不多的机会,也是历史授予每个人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作 者:1602班张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