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至美,于斯为盛
——访日一行有感
龚沁嫱
在跨出国门的那一刹那,我第一次感受到脚步下的分量。
--题记
天地间有大美而无言,一次偶然的邂逅与触碰,便觉得刹那间日月如梭,天地悠悠,山河无恙。
土地之美,和谐之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真的,想到要离开十六年来日夜相伴的祖国,既是兴奋又是不舍。当飞机终于摇摇晃晃开始上升,当机翼划开层层雾霭,万道金光倾泻而下,这种感觉真是不言而喻。隔着机窗我看见了,那沐浴在金色阳光中,有着如初生婴儿圣洁的容颜般的土地。
是的,那是家乡的土地,纵横交错,肥沃富饶,在白云的掩映中如一方世外净土,就是这片土地哺育了一个勤劳朴实,如湖水般敦厚的民族。华夏儿女们总是与土地有割舍不尽的情缘,千年来每一寸光阴的挥洒,每一滴汗水的滋润,每一颗谷物的回报都已成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文明的基座。对于土地的依恋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骨子里,浸润于血脉中。
于是,一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土地的兴衰荣辱,沉沉浮浮史。王侯将相用蘸着鲜血的长矛在锦绣河山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诗人们用最美妙的词句来致以最诚致的敬意;戌关将士们用生命抒写着对土地的忠诚。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更是用自己的背脊去承载,用赤脚去丈量,用汗水去滋润那神圣的土地——也许他们心中那不叫神圣,因为耕种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行为艺术,真正的和谐要求地位对等。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行为与土地进行了一次平等的对话。对话中每一次会心的点头微笑,凝眸沉思中,文明的花瓣悄然开放。
阳光,汗水,土地,背脊,金色的稻穗,微醺的醉意,是我们梦想的起点,也是终点。
于是,离家的游子总是忘不了家乡的那一抔黄土。诗人艾青沉痛的低吟更是道尽了对土地的依恋: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我嘶哑的喉咙歌唱……哪怕我死了,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里。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啊,丰美肥饶的土地怎么不叫人神往?据说,耶律楚材学习汉文中读到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不禁怦然心动,然后是九十万大军挥戈南进,月夜兼程直指江南。他未想过的是那些小桥流水人家顷刻之间化作为焦土,流血漂橹的惨状;是“遥怜故国菊,应傍战场开”的凄婉;是姜夔那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长叹。他不懂得美的本质是和谐,爱的本质是尊重并促进这种和谐。“越位”的爱,破碎的和谐,至爱之物该如何承受?
犹记得学校为我们几个赴日交流生举行欢送会时,记者还满腔疑惑:为何选在今日——七七事变70周年。是的,70年前的此日,日本士兵们怀着对这美丽富饶土地的觊觎而踏着鲜血走来;70年后,我们同样怀着对着土地的敬仰踏着友谊的红地毯走去—— 不变的都是爱。这让我想起泰戈尔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