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413班议论文范文】浅谈宽容

作者:李巧慧    发布时间:2015/10/16    浏览:269

浅谈宽容

1413 黄宁宇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以待人,如沐春风;宽容是一种气度,轻描淡写,洒然超脱;宽容是一种认识,物换星移,面不改色。

近来看到一则新闻:“感动中国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竟系被拐妇女,当事人称已原谅公公婆婆。”消息传出,轰动一时。赞扬者有之,称颂这位女老师的宽容品德;抨击者有之,认为这是视法律于无物,应该严加惩处。此事愈演愈烈,竟掀起了一场关于“宽容”的讨论风暴。

我想诸位网友弄错了“宽容”的定义,郜艳敏的行为,用“纵容”这个词来界定似乎更为妥当。而“宽容”与“纵容”之间,看似只是一字之差,其间却已隔上了一堵名为美德的高墙。如此谬误,只是因为不懂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而美德的目的在于引人向善。所以宽容不是忍气吞声,宽容不是一味纵容。有地痞横行市井,有贪官鱼肉百姓,那些默不作声的知情者,又有何脸面自诩为宽容。子犯罪而不报,友杀人而相护,那些包庇纵容的枉法者,又是以怎样的心态宣扬宽容。可见宽容不只是原谅,宽容还得让人悔悟。古时有一位公子,就很好的践行了宽容。有贼暗自涉沟偷他家的财物,他竟然帮人家搭好了桥;有贼偷窃时受伤,他竟然帮小偷求医问药。渐渐的,众贼感其美德,从此金盆洗手,不复再偷。这就是宽容,高尚的宽容,高尚得让人自惭形秽的宽容。

可美德不过是宽容的表象,宽容只属于大度的人。“一切的不宽容都是由于恐惧。”作家房龙如是说。这便是宽容的缘由——无所畏惧,才能无所谓。纵观明朝历史,历代朝廷血案,皆是因为畏惧!明高祖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满朝忠臣,无一幸免,因惧其功高盖主。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明成祖朱棣,却杀尽建文旧臣,一生惶惶,不可终日。只因己皇位来路不正。景泰帝朱祁钰囚禁自己的亲哥哥七年,也只是惧怕皇位不稳。诸多帝王,不管是英明还是昏庸,是冷血还是仁厚,涉及权势,都变得疯狂残忍。这种种暴行,都只是因为内心的惧怕啊!由此及彼,对于普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种种不宽容,只是因为害怕——害怕失去,也害怕承受。倘若能如庄子所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自能云淡风轻。

气度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历经了红尘的打磨,岁月的历练。经历了太多的物是人非之后,人们才懂得看淡。而这种看淡,正是因为对事物的理解逐渐加深。柴静对此有更为深刻的阐述:“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事物,才会有不轻易责难与赞美的思维习惯。”这真是道尽了宽容的本质。张小娴也这么说:“因为有爱,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司马迁饱尝人情冷暖,方通晓百年承转;杨慎宦海几经沉浮,才惯看秋月春风。不经情事,不晓情深。不受孤苦,不解离人。宽容各例,皆是此理。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