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两类词语呈现论证的思辨性和周密性(已发表论文)

作者:汤飞平    发布时间:2016/9/1    浏览:868

 借用两类词语呈现论证的思辨性和周密性

      ——从一个经典论据的两次使用探理性思辨的丢失与回归

               株洲南方中学    汤飞平

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不讲理,讲不清理,说偏激的过头话,说偏颇的一头话,说偏狭的头话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观点经不起推敲,论据片面,表述绝对,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恰当即不当的单环思维层次,对现象或问题用简单的“是”或绝对的“否”来回答,缺乏基本的理性思辨和逻辑推理。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是怎么把理性和思辨弄丢的?思辨从何而来?如何呈现?

笔者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段文字的两种不同运用姿态中有了一些发现。

 

我们是怎么把理性思辨弄丢的?

我们先看这样一段文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中的一段文字。它被众多的老师或教辅资料奉为备考素材中“万精油”曾经一位老师把它在成功镶嵌到了2006年全国各地13道高考作文题中。笔者也看到有人将它“灵活运用”到了2014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中

古往今来,苦难孕育多少才俊?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之立大志者,不必惟有超群出众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而砺志修德,立当存高远之志,正是仁人志士品格崇高的显现,才有这文气勃郁的胸襟开阔,以其海纳百川的博大与精深,以其利壁千仞的刚毅与坚韧,在怀才不遇的自我否定中完成超越,在人生坎坷的苦难中自我更新而得到升华,以其杰出的传世之作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而集美流芳。真可谓:心若在,梦就在,心在哪里,哪里就有风景,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成功。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