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解读《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作者简介:徐琳,南开大学商学院教师,曾在南开大学招办工作7年,在一线参与、组织高校录取、自主招生等相关工作,并曾参加省级招生考试院录检、投档工作,熟悉整个高招工作流程,目前担任清华紫光教育培训集团、新东方教育集团、《高考金刊》杂志社等教育培训机构志愿指导讲师,承担志愿指导类讲座、自主招生及面试训练讲座、中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主编《2012文科生专业志愿填报指南》、《高考必读:全国高考考生报考使用手册》,着有《好爸妈填出好志愿》,在《高考金刊》、《求学》、《高校招生》、《大学》等杂志发表志愿指导类文章60余篇。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这一轮改革被很多媒体称为恢复高考后力度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实施意见》一颁布,各种解读纷至沓来,多从宏观角度,也就是国家层面为什么要改革入手,笔者也有感触是对于广大中学特别是家长和高中生来说,看完了容易导致很多谜团,近期也有很多高中校长、家长、高中毕业生纷纷来信询问改革对他们的影响,在此,我想以自己工作的经验来从微观角度谈谈对《实施意见》中对家长和考生以及中学的一些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猜想。
之所以说是猜想,是因为《实施意见》仅仅是纲领性文件,很多具体操作办法,尚需要等待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的出台方可定论,因此,本文的观点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实施意见》在强调教育要“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在此,我仅想举两个小例子,第一是2014年的录取过程中,有两名分数不高的考生,总分大致在350分左右,数学单科成绩分别37和39,满分是150分,这样两个学生,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也按照考生志愿,被投档到陕西一所三本院校,最终被调剂录取到该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对于这两个孩子而言,我个人认为大学的学习将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他们其实在高考中,至少表现出了对数学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但却被录取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我想我有理由为他们的未来担忧。
第二也是今年的录取过程中,发生这样一件事,同一个班的两名同学,一名同学630多分,一名380多分,630多分的同学被录取到某注明大学医学部的护理专业,而380多分的同学被录取到某医科大学三本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后630多分的同学决定复读,他跟我交流的过程中表示,无法接受自己很可能将来在为病人手术时为考取三本的这位同学拿用具。不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这可能就是我们目前现有录取体制可能造成的问题,看似以分取材,表面上的公平也未必能达到“分尽其才”的作用。教育的本职是育人,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人的天性本身就有差别,一个理想的状态是“人尽其才”,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这是这次选拔改革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
未来的一个理想高校选拔状态很可能将不以高校和专业的“排名”为“好坏”依据,而是以“适合不适合”为判定“好坏”的标准,也就是更加凸显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当然,这不仅仅是选拔制度改革能够实现的,也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未来就业市场上对“好坏”的标准加以重新引导。实际上,据我了解,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者,从初次就业情况来看,无论从工作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亚于任何重点大学毕业学子,这也不能不说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顺应形势,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不能再以“分数高低”为判断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必然有缺点,要以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至少从形势上判断,未来的“高分低能”型孩子将在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从中学的长远发展上来看,也必然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孩子天性上的差异,以素质教育为己任,站在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高度来做教育,而不是为以培养几个进入重点大学,多少多少的升学率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孩子的认可,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中学必然要走下坡路。
《实施意见》的实施时间和适用范围
从中学、家长、孩子的角度来看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时间的话,我总结如下:
1.自主招生最先起步。招生的改革从2015年开始对所有省份高中生适用,也就是对于从2015年参加高考的高考生开始适用。最重要的改革变化是2015年起开始推行考后进行,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到2014年实施意见发布,比较重要的几个时间点是2012年年底,自主招生十年时,教育部曾经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自主招生对象以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为主,并进一步明确自主招生高校要减少笔试科目到一门最多不超过两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