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考策略
语文题型示例变化说明:
1.试卷结构整体上还是按2016年结构,考试时间和总分不变。取消选考,文学类和实用类同时作为必考内容。
2.文言文第4小题有可能回归考查文言实词(实词和断句题面临二选一),文化常识题和概括分析题不会淡出。
3.古代诗歌阅读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变为1道五选二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
4.文学类文本由原来的1道五选二,3道主观题改为1道四选一,2道主观题。
5.实用类文本由原来的1道五选二,3道主观题变为1道四选一、1道五选二,和1道主观题。
6.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题型示例与去年相比未有新的题型加入。
全国卷(2017年)高考热点预测:
1.文言文稳中有变,实词理解题可能回归。
2.诗歌鉴赏五选二客观题注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手法的赏析,主观题侧重对诗歌情感的分析。
3. 文学类文本的小题量减少后更容易命制难度大的试题,考生答题难度可能加大。
4. 实用类文本以选择题作为主打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考生答题难度将会减少。
5.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成语题删去了6选3模式,加入五选二模式,衔接连贯未加入去年的关联词填空模式,这说明这些考点有可能回归以往的常规题型,并在常规中体现新颖。图文转换一直是热点,但考生依然不能忽视对其他题型的训练,特别是语言得体这一知识点。
6.由于17年试卷加大了整体的阅读量,因此命题人在试卷难度上有所权衡,诗歌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语用题的难度有所下降;论述类、文言文与以往持平;为了突出学科素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难度有可能略大于以往。
7.2017年取消选考,文学类和实用类同时作为必考内容,古代诗歌阅读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变为1道五选二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由于有这两大变化,从稳定的角度出发,估计其他题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8、重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将作文选题,命题的基本方向。
一、二轮复习的原则与策略:
1、循纲遵本原则:2017全国卷命题思想、全国卷1考试大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命题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提升命题
质量,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强化素养立意、能力主导,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体现语文考试的人文
特点与时代气息。
2、精准导向原则:
①、课本(人教版)后练习思考题
②、近三年全国卷1高考真题;湖南四大名校2017年高考模拟卷,
省外重点关注河北省、北京三区、广东试卷。
3、复习策略:
①、整体规划,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进行复习
②、夯实基础,强化弱点,关注新题(型)。
③、课堂讲高效,训练抓重点;注重教材的科学挖掘。
④、突出规范(卷面、要点),突出文本(以文为本选择、作答)
总之: 高考复习,标在考纲,本在教材,稳在基础,重在能力,法在实践
作文的训练和准备关键在:熟化思维 提高认知
一、对比差异
新材料作文“多见(xiàn)于外”,属于“就事论理”“用事说理”,说理要
有广度和深度,考生借助丰厚的“积淀”来论述从所给材料中引申出的事理。
“时评类”材料作文则“多析于内”,属于“就事论事”“用理说事”的文章,说理要 有深度,需要考生借助“道理”来论述对时事本身的看法
二、备考重点:
①熟悉评分标准,对着标准训练;
②逐句解读材料,挖掘其后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挖掘其后的本质或原因,思考其所折射 社会的“情、法、理 ”现象;
③细化任务驱动--明确观点态度---缜密、深刻解读任务;
④研读经典时评,他山之石攻玉;
⑤积累新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⑥只求工整清晰,书写人人过关。
三、关于限时作文训练建议:
深入讲评树立标杆 ;个别面批逐一落实
汤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