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刊登在5.19的株洲日报上)
南方中学:小球拍,为学子“挥出”精彩人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6年10月15日,在南方中学体艺馆内,一场相隔40周年的聚会正在燃情举办。60名昔日在南方体校羽毛球队训练过的老队员们,从各地赶来株洲再聚首,郑亚虹、王振、杨鹏等大批南方中学的优秀校友回到母校,在这片热土上再一次挥洒汗水——在他们相聚的方式中,羽毛球的PK少不了。
在他们相聚的方式中,羽毛球的PK少不了
从体校考入清华的南方学子郑亚虹特意坐飞机回来:“我在美国收到邀请函,很感动,没想到还有机会和老队员相聚。”看着老照片,她热泪盈眶——他们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流汗的友谊和师生情,经过40年的风吹雨打,没有变化。
现在在美国密斯里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的郑亚虹,先天条件并不优秀,据老教练胡建明回忆,小郑身体瘦弱,爱哭鼻子,眼睛还有生理缺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操一口湘南土话,刚入训练队时总显出胆小怯弱的样子。
1973-1976年间,依靠厂矿扶持办起来的南方中学曾多次组建羽毛球队,参加各级别的比赛,但队员、教练以及训练多数是临时性的和突击性的,应付比赛而已。胡教练当时还是厂里的一名车工,单身一个,下班后闲的无事,常给那些拖家带口的体育老师和教练们帮忙:带早操,带集训,还常请假带队外出打比赛,从不计较得失。几年间,其它老师有来有走,只有胡教练坚持当着训练队的孩子王,乐此不疲。后来胡教练结婚生子,仍然早出晚归地带训练。
“那常常磨破皮又结成茧的小手,那两胳膊一粗一细的比对,那超高速的双摇跳绳,像跳迪斯科一样的转胯训练动作,都是我们显摆的资本。”郑亚虹回忆起当年,不禁嘴角微微上扬。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南方体校不但想方设法提高教练的教学水平,而且还采用了好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其中有一条是要求所有队员每次文化考试的成绩都在良好以上,否则取消训练资格,直到下次考试合格才能恢复训练。正是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南方中学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打球水平和文化成绩比翼齐飞,郑亚虹成了第一个训练队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南中学子,“四十年以来, 这些收获让我在事业和生活上都受益匪浅。我曾走四川、上北京、下澳洲、闯北美,从上大学到做博后,从做工程师到做教授、博导,我一直坚持业余打羽毛球,一方面娱乐生活,结交朋友,一方面调节心理,提高效率。如果我还算小有所成,那么在南方体校打下的基础,是助我天马行空的强大翅膀。”郑亚虹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谢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