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

作者:吴新民    发布时间:2010/12/23    浏览:1650

再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株洲市南方中学       吴新民                      

每次拜读《给教师的建议》,均有新的感触。苏霍姆林斯基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与我们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它给教师的建议共有100余条,每条建议既有生动的教学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有很多比金子更可宝贵的真知灼见。再次读完该书,自觉两点体会最深。

首先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如今终于得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呢?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

与之相伴的是,“教师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所以,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观点与中国古人的“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中国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和学生对教育、教师的需求。

莎士比亚说得好:“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再次拜读《给教师的建议》,心里觉得很充实,是啊,“读书的人,心里踏实”,愿我们都能静心会文、以书为友!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