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我们这么“念”
编者按:和学生一起学《论语》期间,我的主要工作和乐趣是每天认真听学生的分享,将课堂上学生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通过各种资源试图去解答或者至少提供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信息,批阅学生交上来的“论语心得”并择优拿到第二天的课堂和学生分享。而学生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上午的15分钟写字课抄写或默读《论语》若干则,课堂上跟着上台分享的“小老师”一起阅读相关语录、当堂质疑也允许争辩,晚自习将你最有感触和感想的一则写几句心得,没有也可以不写。一开始,我不堪重负,一天两个班92个同学的心得要批阅,很难保证质量,另外第二天学生的主题分享,我自己得课前全部阅读一遍,而且对可能出现的质疑和争辩要有估计,需要占有比“小老师”们更多的资源,不然关键时候很难“救场”点拨。尽管《论语》专题阅读前我已经有了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但仍不敢放松,毕竟我面对的是90多个思维活跃,不盲从、不盲信,相当有主见的年轻人呐!所以,没坚持多久,我就采取了每天每班一小组的方式批阅。这样反馈得及时,批阅得仔细一些,但大部分同学的心得批阅滞后了,某种程度上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遗憾是难免的。
以下心得的收集,基本遵循了两天原则:一是争取人人都有入选,二是有同学写了不少优秀的心得体会,但也只能自选其优录入。有少数同学因为所选内容重叠便并于一则,有个别同学没有参与、整理的热情,不宜勉强为之,故此处只录入75则。个别同学可能在择录时由于我的疏忽可能没有录入或文字和内容没能对号入座,请谅解。于丹说:“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为保持同学们心得的原貌我除了校正错别字外几乎照搬如下:
优秀心得选:
1、李清扬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赞同。我觉得如果只是提倡我们去和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那那些不正直、不诚实、不见多识广的人不就用永远都交不到朋友了吗?而且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就因为某个人的一个缺点而让他失去了获得朋友的权利,那会不会太不公平了?我觉得孔子先生有些观点过于绝对了,有时候我们可以去与那些善于奉承、习于歪门邪道的人交朋友,用自己去影响、改变他们,这样不是更好吗?
2、 陈心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认为在此处,“乐之”比“好之”递进了一个层次,在论语中有一个词是“乐以忘忧”,用在此处还比较合理。我们“好之”只是因为喜欢而有有想去看或是有去做的欲望,当我们“乐之”时,不仅以做这件事而快乐,而且还可以因为做这件事而忘记所有的烦恼,这就是“乐之”与“好之”的主要区别。
3、肖茂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感想: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许许多多。首先,南子行为淫乱,名声不好,而南子又要召见孔子,这使人难免会想到别处,因此使得“子路不说”,但可以看出子路对他的老师孔子的关心,爱戴与尊重,也说明了孔子对于师生关系的处理很恰当,使当孔子感受到弟子的“不说”与怀疑时,他急的跳脚,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说明了孔子不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圣人,他也是一位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富于感情的人,亦是一位爱护脸面的人。
4、 彭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我认为孔子这句话说的不对,话虽然说的很生动,但是却充满了偏见。
首先,小人难以相处这一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和他们亲近,他们就会依仗你的亲近去做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情;和他们疏远,他们就会怀恨在心,在你背后诋毁你,在你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但是我不赞同女子难以相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