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与回归—有感于林语堂《苏东坡传》

作者:杨茂华    发布时间:2012/11/21    浏览:1589

放逐与回归

——有感于林语堂《苏东坡传》

南方中学  杨茂华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这三个字的意义。显然,“苏东坡”三字与我们而言不只是一个称呼,而是寓意非常的文化图腾。甚至久久积淀为瑰丽的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我们世世代代都陶醉在她甜美的芬芳中。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苏轼一直为后人敬仰,其传记更是不胜枚举。而我不过是取林语堂先生的著本,虽是以小窥大,却已经能捕捉苏轼一生的脉络,不过五字——放逐与回归。

不同于其他传记,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的个人风格相当明显。而这份个性更好地诠释了苏轼流与归的交替。

首先是作者融入了强烈的主观判断。在作品开篇,林语堂就明示苏东坡是自己最喜爱的诗人。纵然文学史上不乏李白这样的天才、杜甫这样的巧匠,林语堂还是毅然将苏轼奉为其精神偶像。在他看来,苏轼才是“伟大”的文人。苏轼之才情、气度都是让人钦佩的。正是源于林语堂先生的这份推崇,我们很明显就能体会到贯穿于全文的个人情绪——喜苏轼之喜,忧苏轼之忧。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林语堂哪里是在写苏轼,分明是在写他自己吧。这种合二为一的境界让传记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也多情了不少。或许也因为林语堂先生一生推崇“性灵文学”的创作观念的缘故,他在苏东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解。

其次,作品显著的语言风格——清新、幽默。全文几乎是用一种闲适的语态向人们讲述一个傲岸的文人一生的坎坷,平静却并不平淡。明明是安安静静的低谷,却不经意间触动我们柔软的心。加之长期的旅外生活,使得林语堂的语言在儒雅之外还多了一丝西方人特有的凝练、简洁及严谨。当然,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是让他的文字不乏深邃。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林语堂独特的语言风格,自是为这部传记增色不少。

再次,就是对于诸多事实的考据。这部传记包含了苏东坡这一生,其容量相当之大。然而从他出生到成长到老去,只要是能被证实的事,作者都有考据并一一整理记录下来。要知道完成这样一份工作是相当艰巨。但是,作者仍然用适当的篇幅向我们呈现了这些内容。可见作者之严谨。

总之,林语堂老先生用一句简单的话解读了他心目中的苏轼——思想的快乐,万古不朽。

当然,这部作品也非毫无瑕疵。对待文学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以为它还是有这样一些不足:一方面,作者的主观性太强以至于对历史的评价有失偏颇。比如说对于王安石的抨击甚至显得有些恶毒。至少在旁观者看来,似乎是因为王安石是苏轼政治上的宿敌而被作者贬得一无是处。连王在文学上、政治上的成就都全盘否定。这就有失公允了。另一方面,对于苏轼作者则大加赞赏,甚至是妖魔化了。关于苏轼求雨与治鬼的传闻也不加辨别了。

尽管如此,优劣参半的《苏东坡传》还是带给我们关于苏轼的更多思考。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对于坎坷命运是坦然的。他曾自居高位、辅佐君主;也曾几度入狱,狼狈为囚;后几经贬谪,漂沦憔悴,旅居各地;最终客死他乡。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完结在旅途中。可以说是什么罪都受过了,什么苦都吃过了,但是却始终笑傲江湖,泰然处之。用他自己的话不过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轼就是那个时代的脊梁。他的才情惊动四海,他的词赋包罗万象——男女柔情、悲欢离合、山川大地、乡间风物、怀古念今,可谓应有尽有。而其风格又是如此多变——或潇洒飘逸、或气势磅礴、或慷慨激昂、或清新流丽……《水调歌头》唱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念奴娇》则叹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是“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断肠。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苏轼的情感,记录了他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任是洒脱也多情。”苏轼于坎坷中信步前行,词赋间流露的是其毫不做作的真性情。对于黑暗官场,他不卑不亢。全然一个“装了一肚子不合时宜”,坚持己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对百姓,他爱护有加,与众人共抗天灾,为世人谋福利。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安居乐业;对兄弟,他坦诚相待。远别之时词赋相慰,共进退;对亡妻念念不忘,填词作赋以寄相思……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他始终以最真实的自己坦然面对。

放逐是因为他政治上的失意。一生飘零,被流放至穷乡僻壤,甚至垂老投荒;回归则是因为他拥有一颗皈依自然的心。不管形体为外物如何驱使,他始终能够拥有足够的空间,只是在于他早已回归最素朴的自然,任何外物都不能束缚这颗淡然而自由的心。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