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课中提升
株洲市第一中学 吴珊珊
在课的前面加一个“磨”字,其中的往复和历练可见一斑。“玉不琢不成器”,课也要“琢磨”,即雕琢、打磨。反复加工,精益求精,不断润色,才能将顽石琢磨成璞玉。而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在琢磨“课”,也是在“琢磨”自己。人生如“琢”玉,如想有一个“玉”质人生,我想这样的“琢磨”或“折磨”也是必不可少的吧。
本次研训,Task1 的课是由包括我在内的四人承担,以同课同构的模式上课,我们都是第一次,因此,我们都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试教之前,我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这节课该怎么上,我们四个人要怎样衔接才自然,怎样才能让课上得精彩、扎实,这是我们每天乐此不疲的话题。然后不断地修改教案,更改课件,研讨氛围相当浓厚。要不是这样的活动,我想,在常规课中,我们是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文本的。但是,上课需要老师学生和教材的融洽,就这样纸上谈兵,真正会有多少效果呢?如果把这些零碎的个人的思想火花凑到一起,是给了我们一把柴火,让我们越烧越旺呢,还是给了我们一团糨糊,越来越迷糊?实践证明,没有了学生的磨课效果甚微。所以,第一次磨课我们基本没达成既定的任务,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多次的磨课,到最后一次展示课已经是第五次了。每一次的磨课都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一次检验,一串串问题如列清单似的被罗列出来,问题的指向由最初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个情境的创设,到最后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都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经过多次的磨课,这堂课的各个环节也渐渐成形,虽然改过的教案还要再推翻,再修改,但在这其中,我收获了许多。磨课阶段,大家聚在一起,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吸取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磨课永远也磨不出最满意的教学,也磨不出最好的课,每次磨课总有精彩,也总有遗憾,那么磨课最得益的是什么?是每一次课后交流中发人深省的教学反思和分析,去解决以后教学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回想本次磨课的经历我想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有好多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我一路同行,从她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风格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经验,在她们那里我学到了不少教学思想的精华;还有很多单纯可爱,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的学生们,从他们那我领悟到了教师的幸福感,让我体会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回头看看这条路,也许沿着这条路我们无法走到顶峰,但是沿途的风景已经够我们欣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