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投入4500万元 确立13个基地 “打磨”年轻教师
株洲建学科基地促高中提升质量
本报讯(记者李伦娥 通讯员 喻超 熊平凡)风淋间、无菌间、显微网络室、标本模型室、水培温室……近日,记者在湖南株洲南方中学看到了一个“可以做DNA检测”的生物学科基地。校长夏立威说,这得益于株洲市在普通高中建学科基地的改革新举措。
株洲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以往,城区学校有57%属于企业办学。2008年前后,这些企业学校陆续收归市管,但学校的硬件和师资都比较薄弱。株洲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内容之一就是高中提质。
高中提质如何实现?教育部门决定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并将基地建设成为“学科教学研讨基地,学科教学资源研究与集散基地,学科教育培训基地”,对全市相应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引领、辐射、示范作用。市财政为此将投入4500万元。
2011年5月,经过1001名学生、教师和教研员投票,株洲确立了13个学科基地。南方中学一下子成为生物、地理、外语、语文、政治5门学科的基地,这让夏立威感到“压力山大”。但是正因为加强基地建设,学校硬件建设上了个大台阶。仅生物、地理等3个学科基地,就投入500多万元(不包括土地和房屋建设)。同时,一批教师在建设基地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在学校支持下,他们到北京、上海甚至美国学习,订建设方案、组织研训,个个身兼数职。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