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逗秋雨

作者: 龚沁嫱    发布时间:2009/10/12    浏览:2808

石破天惊逗秋雨

             ——我看余秋雨先生

  龚沁嫱

    说来可笑,此题目本是一本专挑余秋雨先生考证纰露的书名,此处引用只是觉得自余秋雨先生横空出世以来,整个文坛上出现了石破天惊的局面。要不,华人排名前十的畅销书中,他何能独居其三?与此同时,余秋雨先生也是位颇受争议的文人,网络上赞誉与非议齐飞,且我也并非因盲目崇拜而闭目塞听的狂热“雨丝”,只是觉得有大气象的人应如一座雄奇的大山,像余秋雨先生出类拔萃,敢为天下先的学者文人更是如此,真正的名山总是不可能一览无余,既然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又有何不可?

    余秋雨先生出生于浙江余姚,那儿有有名的河姆渡遗址,也许正是这种早期的文明渊源,让他与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11岁那年他离开故乡跟随父亲到上海读初中,高考时以全上海第一的英语成绩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后来他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而最令常人难以理解与最令我钦佩的一举是,他毅然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辞去院长一职,孤身一人游访于文明古迹之中,撰书作文。正如先生在《行者无疆》的序中说的那样:“真正的文化人,艺术家要做的事,正是文化艺术界竭力要反对的事,这个事,显然就是离开”。是的,要离开“看似高雅精致,却是一种自我囚禁”的象牙塔,将躯壳与灵魂投身于那空间与时间甚至精神上的荒漠,亲眼目睹那文明与蒙昧及野蛮搏斗的第一现场,颠沛流离在每一处文明的碎片旁,以笔作为武器护卫着所挚爱的文明。试问哪位文人能有他这般决然与毅然?他先是走遍了全中国,写下了《山居笔记》与《霜冷长河》。说起历史文化散文,哪些文人不好风花雪月,不爱写些盛唐气象,魏晋风骨,或是名妓的香艳故事?他们即便不是有撰野史与艳史的癖好,至少也是两脚踏入云端的理想主义者。而先生不是,他偏要触摸文明中那些让人不舒服的角落,如同鲁迅先生,顶着恶臭,在显微镜上解剖蚊子和苍蝇,如《历史的暗角》关于小人的描写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读罢全文不由得正襟危坐,汗流浃背,使我不得不考量心中是否也寄居过小人的灵魂.曾有人评论过鲁迅先生:“他像一根针,千百年来让我们不得不清醒地思索。”依我看来,秋雨先生的文章也有此风。

    将整个中华文明梳理与把玩了一遍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异域文明。他于世纪之交即1999年末与凤凰卫视远赴西亚与非洲,穿越浩浩沙漠与不毛之地,对剩下的三大文明古国进行实地考察。这数万里的旅程中甚至包括战火纷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伊拉克,许多茹毛饮血的荒蛮之地,真可谓亲临文明、蒙昧与野蛮搏斗的最前线。新闻媒体的每日追踪报道,每日一篇的日记传真,再加上网络的全方面出击,使这次出行声势浩大,震惊了华人文学圈。秋雨先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奠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延的扩大最终还是指向内涵的丰盈。在异国文明的探索中,秋雨先生时刻不忘将中华文明一一对比。这仿佛是在世纪之交在各国人民尤其是华夏子孙面前摆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站在千年的山脊回首遥望,祖先的足迹还依稀可见,而下一道千年的山梁,我们当如何跨过?”

    正如余秋雨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像是在森林里走疯的人,全然不知什么是恐惧。他于2001年又与凤凰卫视一起远赴欧洲实地探询欧洲文明,写下《行者无疆》。这本书,读时总觉得先生如一名瓷器收藏家,轻轻吹去那异域文明的碎片上千年的风尘,抚摸着它们每一道裂纹,于每一处脉络间发现它们绵亘了千年的美丽,更苦苦搜寻着他们破碎的理由.万里奔波,颠沛流离只为了千山万水外的家乡的青花瓷永远光洁如斯。

    1999年出版<文化苦旅>直到前几年封笔后还担当青歌赛评委,频频活跃在大家的眼前,在我看来先生十多年来的“石破天惊”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先生是开高雅文化走出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风气的第一人,先生曾多次指出,文化的本质是传播,再精美的书页放在图书馆里也会布满灰尘.而先生与凤凰卫视进行“千年一叹”活动,首次如此大规模地将文化与电视传媒紧密结合,其轰动效应不可小视,可谓高雅文化第一次向大众流行文化注入一股像模像样的清流。其次,恐怕也没有其它文化人士像先生一样频频出入各地谈话节目,飞往各国发表演讲,更别说在青歌赛这样全国大型比赛中担当评委的了。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知识分子总是清高而远离喧嚣的,什么“天子呼来不上船”,“不为五斗米折腰”,现在居然有这样一位文化人士主动与媒体打得火热,还裹胁在炒作等商品大潮中不可脱身,实在有悖常理,于是人们群起而攻之,说他太商业化,汲汲于名利,虚伪而做作,使高雅文化“降格”。但我却不以为然,先生的身上有种儒生的气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犹未悔”,何况这还是个尚可有为的年代。既然传播是目的,达到目的则必然有途径,因承载的内容而否定途径本身的积极意义,岂不因噎废食?高雅文化不应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名门闺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家子气如何能使中华文明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更别说弘扬与发展。是时候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放足”运动,让高雅文化也昂首阔步朝前走。

    其次,是先生身上有股“碱性”。我很有感于丁西林的《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