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态 美
刘晶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成长的蜕变过程,而不是某一个病态的阶段。
——题记
我喜欢病态的美并怀着敬畏之情,这种病态美可以是病态的执著,病态的疯狂追求,病态的情感感悟,病态的思想观念。她不是完美的美,病态的美和完美的美,同是美,却同是两个美学的极端,病态的美或许来得比完美的美切合现实。我喜欢许多病态美的东西,比如朴树的音乐,凡高的画,海子的诗,他们有些是对残酷现实的渲泄和不满,甚至是有些无能为力的绝望,而有些则是在现实与理想的极端反差下对完美理想的疯狂追求。但无论何者都是附带着善良的。这些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将之与思想内容不积极健康划在一起,这是个错误。同时也说明人们对完美的追求欲望是非常大的,这不免让我有些沮丧。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碌碌无为吧。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个过程。每个生命都真的只是这个绚丽世界的过客而已。不过这又不是悲观者的调调,这何尝不是另类的人生哲学呢?许多东西要知道不是书本上都能学到的,我相信,无论是对事物美的追求还是对人生美的追求,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本难念的经。
我喜欢一些校园民谣歌手,我是80年代尾巴上出生的人,已经错过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关于流浪、爱情、生活、诗人的校园歌手年代。我记得在2004年朴树在沉寂4年之后推出他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之后,有大多数歌迷都认为朴树让他们失望了,认为他变了。我听的他的第一张专辑便是《生》,我天生对病态的东西敏感,当我看到宣传海报上他那阴郁的脸时,便去买了《生》的卡带。在我眼里,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并不是一个明星,一个歌手那样简单,他是一个诗人,只是他彻底的白色孤独有点让人心疼。真实,便是他最大的闪光点。他是一个唱歌的诗人,敏感的感知生活和世界,打破了许多孩子甚至成人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让最真诚的脆弱暴露在了外面。也许朴树是残忍的,他的真实是美的,他的忧郁是美的,他的歌唱是美的,但又太过现实,成了一种病态的美,在人们欣赏他的同时又无不令人叹息。先前我并不清楚为什么有人说朴树令他们失望了,后来我特意听了他的第一张专辑,一对比,便知晓了。原来第一张专辑流露出的是歇斯底里的愤怒和近乎死亡的抑郁,整个专辑有着彻彻底底的忧伤或绝望的气息,而他的第二张专辑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我想我们应该替他高兴,为他欣慰,因为我们都要明白,当生活必须得继续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并重新开始。也许是世界原本就很残酷,又或许是我们太看重自己,放大了痛苦,出现了失真的现象。我想,我们大都属于后者吧。我不明白为什么朴树会让一些人失望,也许他们都还只是曾经的那个朴树吧,在自己筑起的牢房里忧郁迷茫找不到出路,而继续生活在朴树的歌里,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朴树的音乐之中。现在他们已失去心理这种依赖于寄托,便会失望甚至愤怒。也许他们有些人也和我一样迷恋病态的美,可是我们同样也要知道,这种美是种不平衡的极端,最终我们都要长大,成熟,寻找一种美的和谐。我们是要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也许中庸者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吧,我们至始至终都得看到,晴天要比雨天多,我们不要放大自身的肉体上的痛苦,给自己的精神施加压力。成长是美的,是一种绽放姿态,是一种过程,它始终是向前的,发展的,进步的,正是那些一段又一段忧伤疼痛,一段又一段的快乐感悟,才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传奇。成长的过程是生命绽放的过程,或许撕裂的疼痛,却终要开放的无比绚烂。我想我们都不应有思想偏差,我们不要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不愿意进入下一段,生活是一段一段的,有限个或许无数个段构成了整个生命走过的路。
病态的美也是凡高疯狂与执著的追求。凡高对生活是绝望的,但不是近乎死亡的绝望,而是对生命热情得绝望。他是一个狂热分子,是一个无比热爱生命与生活的人,正是这种病态的热情,让人觉得他是多么的幸运,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他对艺术和生命的追求和热爱远远超过了对坎坷人生的失落和苦闷。他最大的特点便是执著,当然是病态的执著,这种执著燃烧着他的激情,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他,近乎旷野。他是勇敢的猛士,是孤独的强者,只有他才能彻底摆脱名利丛生的欲望做到超越生命的成功。哲学里有句话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我虽然不完全赞同,但我相信这句话。凡高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偏执狂,用燃烧自己的生命来获得成就艺术与梦想的能量。
病态的美,是美得病态,是美的追求者对美的疯狂追求。她神奇地支配着人们的感情,影响着人们思想,她的美更具诱惑,她是更真实的美。当然,我们追求归追求,在这个奇妙绚烂的大千世界,和谐美才是所有美的自然归属,对于追求或迷恋病态美的人,对于所有关于病态美的事物,我们只须尊重他人的选择并感恩那些事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