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成为一种习惯
2012年4月16日
教学中心主任 刘国勋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诚信。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在课堂上,在电视里,在报纸上,在考试时,我们经常谈论它,赞美它,呼唤它。
从古到今,诚信从来没有缺席过。有一种诚信,是为了对他人的承诺。一个名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友约定桥下相见,尾生信守承诺,等待女友前来,竟至山洪暴发,水淹桥下都不肯离去,这样为了一个承诺的坚守,穿越千年岁月,至今被人称道。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中,深深感动了中国。
有一种诚信,是对人生的高度负责。司马迁立志著书,即便遭受宫刑,也从未放弃,十几年含辛茹苦,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臂男孩刘伟,不放弃,不抱怨,凭着坚韧的毅力,用双脚在钢琴上弹出生命的强音,站上世界的舞台。
有一种诚信,是对祖国的忠诚。爱国诗人屈原为了振兴楚国,殚精竭虑,哪怕被贬黜,受迫害,即使投江自尽,也不违背承诺,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医学泰斗吴孟超,70年的妙手仁心,用一把手术刀,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他的医德和医术一样高超。
他们的品质,就是明镜,能照出人性的善恶美丑,是灯塔,照亮迷航的小船,是一眼甘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
今天,当号称“中国妈妈”的三鹿奶业能让婴儿吃出肾结石,当一些药品胶囊竟然是用工业明胶的原材料做成,当我们的个人信息被随便转卖和泄漏,当中国红十字会也遭受到信任质疑……我们悲哀的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把诚信给丢了。当有一天,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不敢用,买来的食品不敢吃,过马路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迈开腿,或者对学生来讲考试改出来的分数不知道有没有水分……同学们,难以想象,这样的社会还能存在和发展吗?
人无信不立,社会安定来自诚信,民族兴亡寄于诚信!
诚信不是刻意的追求,不是偶尔表现一下的调剂品,不是说教,更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应该成为习惯的责任,融进骨髓,刻在灵魂,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从对自己讲的话负责开始,答应别人就一定做到。诚信从对他人坦诚开始,为人磊落光明。诚信从勤勉学习开始,认真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