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毕业典礼活动总结——上好高中最后一堂德育课

作者:周小英    发布时间:2012/6/20    浏览:4264

2012年毕业典礼总结——上好最后一堂德育课

2012年高考结束后第二天,我校举行了2012届高三毕业典礼。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广泛赞誉,起到了非常好的德育效果。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重视,以人为本。高中阶段的毕业典礼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孩子们完成华丽蜕变,长大成人,意味着孩子将离开家,独立求学和生活,意味着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民,因此毕业典礼应当是隆重的、庄严的、激动的,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是让毕业生受益终身的精神洗礼。对这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并将2012年毕业典礼交由教育中心和高三年级联合举办,两个部门为此组成筹备小组,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毕业典礼方案几易其稿,反复推敲,不断完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一个人的正常情感表达出发,最终确定了“留恋、感恩、启航”三部曲方案,由彭武燕老师担任总策划,文字编导、音频制作、影像制作、舞美灯光、道具采购等分工到人,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展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第二,以情动人,落实德育。目前在很多高中学校,毕业典礼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基本上都是领导做一个讲话,给学生发一张毕业证,照一张合影,重视说教,学生往往处于被动聆听的地位,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几年就连毕业典礼的情形都已然记不清了。可以说,这样的毕业典礼是失败的、无效的。在今年的毕业典礼设计时,我们把总基调明确为“情”字,以境系人,以文感人,以情动人。比如影像视频《南中记忆》把学生带入三年高中生活情境中中,配乐朗诵高三杨佳茂老师创作的诗歌《一枝一叶声声情》、合唱校歌《光荣和梦想》等,学生真情表达等环节,巧妙而自然的抓住了学生对三年高中生活记忆深刻的特点,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深刻共鸣。另一方面,一次好的毕业典礼,也是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高三这一场毕业典礼,还承载着一个更重要的德育任务——提醒每个毕业生怀一谦虚的心,感谢同学,感谢父母,感谢恩师,感谢母校,感谢这么多年来每一个促使自己成长的人。这场毕业典礼成功得让毕业生们用心丈量了感恩的深度,使德育功能得到落实,完善了学校的德育体系。

第三,创新形式,层层递进。今年毕业典礼不同于2011年,今年的毕业典礼安排在高考后,学生刚刚经历高度紧张的高考复习和高考考试,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排练节目,所以无法采用2011年学生表演小品或情景剧等方式,于是,我们改而采用现场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回忆三年南中生活的感人事件,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事先把毕业典礼的主角们拍摄制作成影像,采用走红地毯的方式,让老师们列队送别毕业生们走出会场,等等,总之,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并且层层递进,首先是“留恋”环节,回顾追忆三年高中生活,其次“感恩”,感谢陪伴自己成长的母校、恩师和同学,最后“启航”,领过高中毕业证,走过红地毯等,这样的设计合理、流畅、自然,能有效的抓住人的注意力,引起共鸣。

第四,师生情真,水到渠成。把这个也列为活动成功的一个原因,道理很简单。在筹备阶段,学生参与的时间很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只是在高考后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彩排熟悉典礼的流程,在毕业典礼现场,从头到尾没有强调会场纪律,也没有说教和刻意的煽情,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活动效果却最感人,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时候开怀大笑有时候伤感流泪,他们在讲述自己和老师的难忘事件时声音哽咽,唱校歌时全场歌声响亮,毕业典礼持续两个小时,每个人始终专注,毕业典礼井然有序……没有深厚的师生感情、同学情谊和对学校强烈的归属感,怎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当一场毕业典礼结束时,我们在感动学生的同时,自己何尝不是也被学生感动,受到精神洗礼?

毕业典礼是学校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组织形式。通过毕业典礼的精心设计与组织,形成传统,有利于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突出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贯穿学校活动的主线,实现凝聚人心,润泽学生心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目的。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