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同学和老师们盼望已久的研学课程终于来了!它通过为学生提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自然与文化的探索发现旅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增进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的了解、认识和尊重,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在语言强化训练、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养成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效果,让学生们适应新高考新要求,让学生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南方中学高二年级在11月13日至15日开展了十八洞村参观学习的湘西红色教育研学之旅。
11月13日,经过数小时的长途乘车抵达到的是了此次研学的目的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吉首市。
研学第一站:德夯吉斗苗寨
在宾馆休息了一个晚上,11月14日早晨,吃得饱饱的同学们开始了通向德夯吉斗苗寨的旅途。
进入景区,我们往左走进入了吉斗寨。 “吉斗”是苗语的音译,意思是骑在雄鹰背上的苗家寨子。吉斗苗寨傍着悬崖绝壁,寨前梯田层层,阡陌纵横,寨后古木参天,峭壁陡立,寨中木屋青瓦,桃红李艳,犹如一幅恬淡的山水田园画。这里曾是《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等多部影视剧主要外景拍摄地。这样一解释,增加了神秘感有没有?
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通往寨子里。寨子不大,一会就可走完。两边的稻田让学生很兴奋,他们很多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真正的稻子呢,这样近距离得观察稻田和蔬菜让他们觉得异常地新鲜!
走过寨子就是雄鹰观景台了。 这里悬崖绝壁,古木参天。
这里民风纯朴,石板路打扫的干干净净,热情待客。路上见到的村民和小朋友都热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面对镜头他们也不怯场,开心地微笑!
研学第二站:矮寨大桥
苗寨之后我们从悬崖玻璃栈道走向矮寨大桥。一路上不仅可以欣赏到山高谷深、崖陡壁俏、林深路幽、巍峨险峻的武陵山脉中最精彩、最险峻、最梦幻的地段,还可以体验由玻璃魔道、玻璃天廊带来的视觉刺激、冲击游人接受极限的潜能。让同学们置身于大自然,可与大自然为友,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有几个恐高的同学在班上的同学的帮助下也通过了玻璃栈道,虽然双脚发软,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兴奋。
接下来我们到达了矮寨大桥。矮寨大桥又叫矮寨特大悬索桥,悬索桥又名吊桥,悬挂在两山之间。
矮寨大桥地处云贵高原与沅麻盆地的交界处,桥位地形险要,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溶洞、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十分发育,给大桥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但桥梁施工者不畏艰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与大桥建设各方共同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
大桥主跨1176m,跨峡谷悬索桥,创世界第一;
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创世界第一;
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创世界第一;
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创世界第一。
矮寨大桥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的大桥已经成为湘西一景,站在桥上,是不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反正我是对湖南路桥公司的智慧佩服不已!
研学第三站:参观18洞村
当天下午,我们到达了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
在接受现场云的采访中,高二年级组长谢科介绍了为什么选择十八洞村为研学目的地:首先是为了让学生们适应新高考新要求;其次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带领同学们来十八洞村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十八洞村我们举行了“精准扶贫十八洞,感受魅力湘西”研学开营仪式。首先我们学校张颌副校长做了且歌且行,且研且思的主题发言。领导的铮铮教导,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
接下来十八洞村李主任就十八洞精准扶贫成果做发言,通过十八洞的故事反映大时代的变迁,联结伟大的中国梦、激发我们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李主任深情地呼吁仍然回响在耳边:
同学们,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美好向往,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地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指挥精准扶贫伟大实践,为人类消灭贫困提供了最佳范本,是人类减贫道路的最好路标!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从这里飞跃千山万水,唱响中国,影响世界!
最后他借用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主席在各界优秀青年座谈会上的说话教育大家:同学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的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肩负伟大使命的当代青年,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做时代的弄潮儿。
讲解员隆会给学生们讲解了2013年11月3日召开座谈会时的情景。
同学们参观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展”。“有钱没钱,大干三年”,村民们投工投劳,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十八洞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观完展厅,大家来到梨子寨,参观了红色故事发生地。同学们亲眼目睹到梨子寨7年的变化。
“你们看,我和电视里的像不像.....”站在施成富家门前,讲解员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同学们看望了石拔专奶奶并与她合影留念
18洞村和扶贫广场合影
同时也被要求思索:调查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研究精准扶贫效果和扶智扶志的关系。
这充分说明研学不是去学死知识,而是锻炼如何运用知识。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在真实的实践中获得生存生活技能锻炼和素质拓展,增强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走习主席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红色之路,同学们在这次研学课程中开拓视眼,自理自立,互相帮助,能有所得,收获与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
研学第四站:乾州古城
游湘西,奔乾城。寓意前程似锦。乾州古城位于吉首市城南区,是神秘湘西的文化窗口,州、市两级政府重点推出的旅游文化品牌。乾州古城距今约有一千七百五十二年,是南长城上与凤凰古城齐名的双子城,它四周环山,中为盆地,有天星河、万溶江从中穿过,三陆横陈,形状恰似《易经》中的乾卦;又因为两河之间的陆地称之为州,所以古人把这个地方叫做乾州,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乾州古城曾是吉首的古县城,明清时期朝廷的坚固要塞,南长城的大本营。
11月15日早上古城号鼓齐名,同学们在最高礼遇中走进了乾州古城。
走过北城门,青石、糯米、石灰砌筑而成上午城楼雄伟坚固、气势恢宏。
往右走进乾州城的风水宝地-胡家塘。由大塘和小塘组成,占地面积2800平米。小塘中心位置有一口古井,叫安澜井。井深不可测,相传是与万溶江相通,是荷塘的水源之所在。这口井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饮水问题,还为保卫乾州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接下来同学们走进了翦伯赞寄居。翦伯赞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传播者之一。曾任名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系主任等职。
在罗荣光故居,同学们欣赏了现场演绎的历史经典片段:罗荣光在营盘议事厅亲自召见八国联军特使巴克梅迪夫。联军特使狂妄骄横,说八国联军要保护洋人和教堂,围剿义和团,清军必须让出河道,拆除河道中的水雷,两岸炮台要让给联军驻守。罗荣光义正词严地答道:“义民起事,那是你们欺压中国百姓的结果。大沽口是大清的水域,布雷设防,天经地义,要让出炮台,那是妄想!”他断然拒绝了八国联军的无理要求。巴克梅迪夫恼羞成怒,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在17日凌晨两点之前交出南北炮台,否则将用武力夺取。罗荣光满腔愤怒,从特使手中夺过“通牒”,撕成两块扔在地上,把洋人赶出了议事厅,同时严令各炮台将士积极迎战。演出结束同学们掌声齐发,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研学第五站:湘西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湘西州博物馆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类国家三级博物馆,一层是非遗馆,第二、三层是博物馆。
古韵湘西展厅从7个部分进行展示:石器时代 文明足迹、古城兴衰、土司时期、明清古镇、摩崖石刻、远去的鼓角。同学们深入了解到湘西两大主体少数民族土家族和苗族的神话传说和民族图腾。
风情湘西展厅主要从生产民俗和生活民俗等方面来对湘西的生产生活等民俗文化进行展示。同学们看到了渔猎畜牧、农耕林业、生产仪式以及乡村作坊等生产民俗和湘西的生活民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民族,衣食住行都各具特色西巫傩文化、土家哭嫁、苗族赶秋、土家织锦等。最让同学们感触深刻的是血性湘西,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辛亥革命 红色苏区 抗战烽火和解放湘西。
视觉湘西展厅展示的是湘西摄影人用镜头记录湘西的美丽与沧桑,也记录了湘西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2013年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提出精准扶贫之后,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举行了盛大的闭营仪式,为研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额外收获一:品尝湘西美食
一次远行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记忆,记忆中自然不能缺少美食!这几天研学工作人员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味蕾在饮食上也花了心思。早餐自助二十多个品种,很丰盛,让同学们起床后精神一震。
中、晚餐都安排了正宗的湘西特色,正宗干锅湘西腊肉,锅仔口味鸭,回锅肉等。读者们隔着屏幕,有没有咽口水呢?
额外收获二:偶遇吉首第八届古文化节
11月14日上午,“世界鼓舞 鼓舞世界”2020吉首鼓文化节在拥有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的吉首矮寨奇观旅游区中正式开幕。开演的时候我们正好在矮寨大桥偶遇,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鼓队、游客、观众齐聚,共同见证鼓的盛会。表演以鼓舞、鼓歌、鼓乐、场内表演加场外互动、时空连线等形式组成,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展示“神秘湘西、吉祥首府、天下鼓乡”和中国鼓文化的视听盛宴。11月15日上午,同批演员又与我们在乾州古城相遇,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了鼓舞魅力!
是结束,亦是开始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志向,也许远大、也许平凡,从11月13号到15号,我们从学校到德夯苗寨,走进十八洞村,深刻了解认识了习主席提出的“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十八字方针的含义。游览乾州古城,细读湘西博物馆,跟随专家及辅导员解读了湘西的土风苗韵。
成长不是灌输,更不是一种知识的堆砌,而应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在经历中,用开放的心态去捕捉世界,用独立的精神去审视平常。找到属于孩子们需要的答案,也找到孩子们自己。闻、见、学、行,成就当下,塑造未来!
三天时光虽然短暂,但风景却历历在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正如红日初升,就应该对生命抱有极大的热忱,从小就应立志成才,长大之后方能回馈社会。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旅程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谢此次研学!
审编 杨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