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党委“五个一”的党建工作计划,进一步改进学校思政课和党史课课堂教学,鼓励广大教师将自身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紧密联系,投身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于4月14 -24日开展了历史学科和思政学科主题教学竞赛。学校党委全体成员、学术委员会专家、教学教研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分别听评了10位思想政治科老师、9位历史科老师的授课。全体思政、历史学科老师响应学校党委号召,认真准备,积极参赛。学术委员会专家雷伟华、学校工会主席刘贡宇及招生、安全、国际合作、教科研室等部门主任也主动参赛。
(听课评委)
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肩负着“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大使命,我校思政学科积极探索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策略,让印象中“沉闷”的思政课活起来,将思政知识和理论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促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常规教学中,我校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融政治道理于日常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抬起头来”、“说起话来”、“动起手来”。 “学生讲时政”、“学生议时政”、“教师解时政”等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必备环节。在活动中学习思政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如,“热词分享--这一年看得见”,“疫情防控重大成果”,“千金药业”,“爱国者治港”,“身边的人大代表”等等。自学式、体验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成为思政课教学主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学生采访调研身边的人大代表,邀请人大代表谈“人大代表的素养”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人大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等,在学生中进行了“四个自信”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思政老师还精心设计,让大议题小课题化,探索将教材中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路径。
(申玉箫老师授课)
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教育要求,我校历史老师摒弃简单讲故事、听故事的层面,以现有教学进度为基础,围绕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打通教材既有框架,以挖掘党史教育与教材表述结合点为抓手,按历史发展的时序,对重要阶段党的历史进行梳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九堂课针对的党史阶段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小切口,大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或通过全景回顾抗战历程,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勇担历史责任,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或通过细述国共十年对峙阶段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程,浸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时空观来引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以历史解释来加强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并认识中共的地位和作用;或比较分析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共产党人做出的三次重大抉择,引导高中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九堂课使用史料鲜活,教学形式多样,讲问练紧密结合,有效突破重难点,尊重历史,追求真实。
(李玉兰老师授课)
思政教育和党史教育进课堂,是我校党委抓实主题教育,注重方法创新的有效探索。学校将按既定计划,继续推进各种形式的党史教育。用教育统一思想,锤炼作风,提升质量,为把学校办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学术性高中而努力拼搏。
审编 杨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