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误区探讨:回归“严父慈母”

作者:邓伟    发布时间:2012/4/14    浏览:1230

家庭教育误区探讨:回归“严父慈母”

当如今,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可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大到高考改革大学扩招,小到教材的细微变动,学校教育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社会的探讨,但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家庭教育,却越来越式微。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自己就不用操心了。古有孟母三迁,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其用心何其良苦,现在的家长们若为孩子三迁,恐怕也只是为了享受高考的地方优惠政策而已。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现今,家庭教育在受到人们忽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一些误区。

1、舍本求末。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应是“德”,而非“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绩。过分强调成绩,而忽视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等美德的培养,无异于舍本求末。

2、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里没有基本的规矩,过分依顺孩子。但我们要知道,在一个孩子12岁之前,家长可以不必向他们解释你制定每条规矩的原因。一个孩子从小必须懂得什么叫服从,什么叫规矩,什么叫规则。

3、家教奖惩不利。过分夸大奖励忽视惩罚,孩子就容易在同一地方摔倒第二次、第三次。当然,过多的否定和责备也不行,要知道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他们才越容易认真听。

4、不同身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口径一致,否则容易让孩子钻空子。  

5、传统夫妻角色的背离。中国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在教育子女时,也主张丈夫扮红脸、妻子唱白脸。但如今,这些差异却越来越模糊。在很多孩子心中,妈妈严格约束了自己的生活,父亲则比较开明、宽容。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正在被“严母慈父”所替代。北京师范大学心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沃建中认为,这并非好事。“孩子是有样学样的。严母慈父的教育对性别特征的形成有负面影响,既不利于男孩培养男性魄力,也不利于女孩认知男性的阳刚与理性,男孩女孩都无法深刻体会到女性(母亲)的温柔与体贴。所以,现代社会仍需要强调严父慈母,由男性扮演家庭权威的角色。”

今天,无论身为人父、人母,都应在孩子成长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所分工。我呼吁我们的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不要无为而治。今天的社会,男人每天都在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沉重的社会压力会让他们不得不辛苦地在外劳作,但是事业的成功是一时,家庭的幸福是一世,尤其是孩子的成长,更是一辈子的事情。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两个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为人的引导。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越长,孩子的后劲越足。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也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生活的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母亲对孩子的另外一个影响则在于“情”的培养。

此外,传统家庭人伦中,特别强调兄弟有替,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而现在的孩子希望有“替”,却无人能“替”,孩子与同辈交往的缺失让他们很难理解什么叫做友爱、宽容、仁慈。传统文化当中特别强调长幼有序,出家门谁先谁后,可今天长幼已经没有序了,爷爷是孙子,孙子反成了爷爷。钱志亮教授提出:“社会的变迁使得我们当今家庭教育下的很多孩子被异化了,不少成为了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有能力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但不懂节制,有目标但缺失理想,有技能无灵魂,有学位没品位,有个性不懂合作,有心动却没有行动,有的是效率忽视的是公平等。”我们需要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尤其是父母在孩子成长当中理应扮演的那些角色。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